CULTURE

企业理念

寒食节与青团
来源: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公司 作者:陶婧 摄影作者:陶婧 时间:2025年4月7日 文字大小:【      

四月清明,一口青团一口春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清明节前一两日为寒食节,从唐代末期起,两节交融并称为清明节。但对于深谙美食之道的中国人来说,寒食节亦是一个非常特别的节日,也流传着寒食节特有的饮食特色和风俗。

寒食节最著名的传说与春秋时期晋国忠臣介子推有关。忠臣介子推携母归隐山林,晋文公为逼其出山放火烧林,介子推抱树而死。为纪念他,晋文公下令在介子推的忌日禁火,只吃冷食,遂成“寒食节”。

由于节日期间禁止生火做饭,只能吃提前准备的冷食,家家户户寒食的品种各不相同,但江浙片区的习俗大体包括寒食粥、青团、乌米饭等。而其中青团作为具特色的代表,凭借着鲜活灵动的绿色和清新自然的味道一直流传至今,成为春天清明前后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。甚至每个地区都有各自做青团的技艺,百花齐放百家争鸣。

在传统饮食中青团的“青”采用的是艾草汁,艾草焯水后打碎挤压榨汁,艾草汁颜色鲜绿,犹如一块流动的翡翠,如绸绢般丝滑。与糯米粉和粳米粉混合制成青团皮。青团馅儿品种则格外丰富,咸甜两派都有拥趸。其中最有江南特色的是马兰香干和笋干肉馅儿这类时令蔬菜制成的。在丰润的土地上采摘刚萌发的野菜,在茂盛的竹林里挖掘刚冒尖的春笋,这一口最新鲜的味道被命名为“春天”。除了咸口的青团,豆沙芝麻枣泥等甜口的青团更受孩子们的喜爱,糯叽叽和甜蜜蜜撞了个满怀,吃得满嘴的幸福滋味。包青团也是一门手艺,但这难不倒生性灵巧的江南人,揪一团面在手掌之间窝成一个小碗状,填满馅料,虎口旋转收拢,搓成一个圆圆的小山丘,在蒸屉上依次排开,整齐惹人爱。水开后上锅蒸,家里弥漫着艾草香气,越来越浓烈。出锅的第一件事就是趁热刷上一层薄油,防止粘连的同时更具有光泽感。至此色泽碧绿,口感糯弹的青团制作完毕。

随着现代人的不断创新,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味觉体验。老味道走进了新时代。简简单单一枚青团也被做足了文章,用抹茶和麦青粉代替艾草汁已经成了去繁就简的基操,但是馅料却脑洞大开:咸蛋黄肉松、榴??芋泥,甚至是螺蛳粉馅儿的青团也开始慢慢俘获了年轻人的味蕾,减油减脂,降糖代糖的健康风盛行,给传统糕点带来了一波波新的流量。

时至今日,寒食节早已与清明节合二为一,清明节慎终追远,寒食节人清心明,就如同这一枚小小的青团,寄托了漫山新芽的萌发,也寄托了草木枯荣的轮回,这一碗人间,问几许清明。

今期特马开本期是什么

【责任编辑:周磊】

【打印】【关闭】

上一条: 没有了